八桂向海,举世瞩目。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骨干项目,平陆运河历经三年攻坚,建设进度已迈过关键节点:累计完成投资583.0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2%;累计开挖土石方约2.90 亿立方米,占总量的91.9%;累计完成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 533.0万立方米,占总量的91.2%,总工程量完成逾八成。这条全长135公里、总投资727.3亿元的“黄金水道”,通航能力达5000吨级船舶。建成后,将为西江中上游地区缩短入海航程约560公里,每年为沿线节约运输费用52亿元,更将推动钦州实现历史性跨越——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出海口”,加速转变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 “枢纽港”。作为平陆运河出海口及核心建设区域(投资占全线超 90%),钦州正借运河建设东风,从“西部门户”向“国际枢纽”全力迈进,开启向海经济发展全新篇章。
枢纽地位跃升,物流通道全面畅通
平陆运河的核心效应,在于打通广西内河航道网与北部湾的海上连接通道,使钦州港成为西江黄金水道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的最近出海口。这一突破彻底改变西南地区货物经珠江口广州港出海的传统格局,推动钦州从“沿海” 城市向真正的“临海”物流枢纽转型。
产业集聚提速,临港经济活力迸发
依托平陆运河建设,钦州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步伐显著加快。目前已形成以石化、新能源电池材料、装备制造、粮油食品加工为四大支柱的“4+N”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2024年,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绩,规上工业总产值成功突破1360亿元,在广西 “千亿元园区” 的行列中持续稳健前行。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钦州积极融入珠江 — 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布局,不断吸引石化、钢铁、造船等临港产业集聚,产业支撑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新的发展阶段,钦州将继续深化区域合作,优化产业结构,以更开放的姿态和更有力的举措,推动临港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方向迈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经贸合作深化,东盟联系愈发紧密
平陆运河为我国与东盟贸易搭建了便捷水运通道,作为关键连接点的钦州,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持续深化。数据显示:2022 年,钦州口岸进出口总值突破1700亿元,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经钦州进出口总值超1000亿元;2024年,钦州口岸外贸进出口展现出强劲活力与增长态势。口岸进出口总值成功突破1900亿元大关,达到1983.28亿元,同比增长 8.6%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推进,沿线省市经钦州进出口总值表现亮眼,达1438.9亿元,同比增长18.4%。 在这一年里,钦州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亿吨,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08亿吨,同比增长7.5%;集装箱完成696万标箱,同比增长 12.1%。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超 10000 列,为进出口贸易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物流支撑。经钦州港口岸进出口货物不仅规模持续扩大,种类也不断丰富,新增货物239种,货值30.57亿元。 钦州进出口规模也实现大幅增长,全市外贸规模首次突破800亿元,达825.3亿元,增长8.8%。其中,出口136.0亿元,增长39.4%;进口 689.3亿元,增长 4.3%,外贸规模在广西全区排名第4 。这些数据充分彰显了钦州在区域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及不断提升的影响力,也表明其在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广西对东盟贸易进出口达3978.2亿元,同比增长17.2%。此外,钦州港已成为东盟水果进口的“海上黄金通道”,2024年广西从东盟进口水果348.9亿元、248.8万吨,占全国东盟水果进口总量的 1/3 以上,泰国龙头企业更明确表态 “只要航线合适,优先选择钦州港”。
城市能级提升,区域格局优化升级
平陆运河建设还推动钦州城市能级实现跨越式提升,助力区域发展格局优化。通过系统规划沿线城镇与村庄布局,钦州正高标准推进“平陆运河城镇带” 建设,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完善城市功能,为广西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
钦州正加速打造关键枢纽节点,重点承接“粤港澳大湾区 — 北部湾 — 东盟”“西北 — 西南 — 中南 — 北部湾 — 东盟” 两大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区域辐射力持续提升。随着运河建设推进,钦州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格局迎来深刻变革。展望未来,平陆运河全面通航后,钦州港辐射范围将进一步拓展:不仅覆盖广西内陆全部设区市,还将深度沟通云南东部、贵州南部城市,并通过湘桂运河延伸至湘南地区。如今的钦州,已超越 “西南地区出海口” 的定位,正以更高目标打造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向海经济集聚区”。
来 源 | 钦南区招商促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