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市审批入库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入库企业数与2016年持平,比2017年减少了3家,入库企业数完成自治区工信委下达给我市工信部门入库企业数任务的150%,较好地完成了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工作。
一、企业申报入库情况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新投产入库企业18家,规下上规上入库企业12家。分县区看,钦南区入库数11家为最多,入库数最少的为钦北区仅3家。分行业看,入库的企业集中在木材加工和混凝土生产,这两个行业的入库企业数达到16家。
2017-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入库数对比情况表 | ||||
单位:家 | ||||
项目名称 | 2018年 | 2017年 | ||
新建投产 | 规下转规上 | |||
全 市 | 30 | 18 | 12 | 33 |
钦南区 | 11 | 9 | 2 | 6 |
钦北区 | 3 | 1 | 2 | 9 |
钦州港区 | 5 | 1 | 4 | 3 |
灵山县 | 6 | 2 | 4 | 8 |
浦北县 | 5 | 5 | 0 | 7 |
县域合计 | 25 | 17 | 8 | 30 |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入库企业规模偏小。2018年,全市入库的30家企业,申报入库时的销售收入大多数为刚达到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标准线,全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大概有10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仅有3家。由于企业总体的生产规模小,上半年全市仅有一家企业申报入库。新建投产企业入库的18家企业,有14家是9月份开始陆续入库,其中有8家是11月份才入库,这对全市工业的增长非常不利。1-11月,全市新投产入库18家企业仅实现产值12.37亿元,仅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个百分点。
(二)新建项目不能按期达产上规。2018年,我市年初计划新建投产上规的企业为30家,但仅有7家企业符合标准实现入库,其余的23家企业因资金不足、环评、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未能按期达产,企业的销售收入等指标未能达到规模工业企业的标准。如钦州港区的钦州天亿石化有限公司由于建设工期拖延,企业11月才开始单机调试;钦南区的广西钦州市亨利管业有限公司虽然已经在6月开始试产,但由于产品销售不理想,周转资金不足,年内无法达产上规;灵山县的广西业成化工有限公司由于资金周转不足,企业今年无法进行试产。
(三)培育对象严重不足。近年来,虽然全市及各县区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实际能够落户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尤其是大工业项目明显不足,工业项目储备不足、新开工项目偏少等问题突出。2018年,全市5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投资项目(含2007年开工至仍未峻工的项目)共260个,其中本年新开工的项目仅63个,占比不足投资项目总数的1/4,新开工项目明显不足,预计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投资项目能够在2019年投产的仅有14个。
(四)个别企业入库统计积极性不高。工业企业申报入库,需要提供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类资料、报表,如营业执照、工信或者发改批文、损益表、纳税申报表等,入库后需安排人手进行网上直报,由于现在的企业大多是私人控股的私营企业,虽然申报入库有政策优惠和奖励,但企业主对申报入库并不是很积极,仍需要相关部门合力做企业工作才能动员企业入库申报。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立足我市及各县区的现状及优势产业,加大优势产业方面的招商引资,促进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进一步释放优势产业的发展后劲,夯实规模工业培育的基础。同时,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要加强对现有的部分小规模工业企业的合并重组,促进小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更好地实现重组企业的达规入库。
(二)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的一期项目建设进度,力争项目能尽早竣工投产入库。同时,力争四川能投轻烃综合利用、华谊氯碱等石化产业龙头项目能尽早开工建设、投产,实现龙头项目竣工投产即能达规入库,改变近几年来全市新投产的龙头企业少、入库龙头企业更少的现状。
(三)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全力挖掘企业入库潜力。针对因各种原因未能按期竣工达产的企业,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强企业服务工作,协调企业解决影响竣工和生产进度的问题,促使相关企业能早日竣工达产,增加可培育入库企业的资源。
(四)加强部门合力,积极鼓励企业开展企业入库申报工作。工信、税务、发改、统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按照企业入库的条件,做好对本年新投产工业企业和往年未入库企业的摸底和跟踪监测。同时,按照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探索建立企业入库的奖惩机制,加强对不配合开展入库申报工作的企业的思想动员,确保企业达规即能开展入库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