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10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以下简称钦州港片区)地区生产总值233.1亿元(季度数据);规上工业产值733.4亿元,财政收入115.4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1.3亿吨,集装箱完成367.7万标箱,海铁联运开行班列5105列,海铁联运到发箱量25.5万标箱,增速持续保持全国领先……钦州港片区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只争朝夕的创新实践,书写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发展答卷。
秉承“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历史使命,钦州港片区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向海经济集聚区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果。
拥有清晰定位,钦州港片区围绕推进贸易便利化,积极开展集装箱全生命周期管理、陆海联运、口岸通关监管等系列改革创新,促进提效降费优服。
2021年,钦州港集装箱进、出口环节成本分别下降47%、36%,综合物流成本同比2020年降低20%左右,货物进出口中介服务收费下降30%以上,逐步接近国内一流港口收费水平。
如今,钦州港已经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中欧班列海铁联运枢纽重要港口,通道集聚效应持续扩大,口岸通关便利化再提速,通道效应正在突显,首次迈入全球集装箱港口50强。
钦州港片区管委副主任莫福文表示:“经过两年的建设,钦州港片区‘一港两区’成效已初步显现。”
一张宏伟蓝图,衍生出一套规划体系,主导产业链条加快形成。
放眼钦州港片区,石化产业实现从单一龙头到多个龙头的历史性转变,初步形成“一滴油两根丝”的高端绿色化纤产业布局,构建起全国独有的“油、煤、气、盐”多元化石化产业体系,为工业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及“双碳”背景下,钦州港片区在钦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的统筹下,持续激发向海经济蓬勃动力,一批又一批百亿元投资项目相继落地。
要真正实现“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如何发力?靠的是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一年来,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正在加速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今年,随着港创智睿、见炬热管理新材料及集成电路精准温控、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等项目的快速推进,钦州港片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龙头引领。
据统计,前三季度,钦州港片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6.4亿元,同比增长48.5%。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钦州港片区全力答好改革试点任务、自主创新、政策研究“三张答卷”,以创新驱动“一港两区”加快建设,助推片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截至今年三季度,钦州港片区改革试点任务已累计完成91项,完成率96.8%,排名广西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首位。
亮点在何处?自主创新成果凸显,累计总结提炼78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列入广西自贸试验区第一、第二批全区复制推广清单,占全区总数(84项)的45%,位居3个片区第一。
经验如何传?跨境金融创新试点、铁路集装箱“一箱到底”通用联运机制等多项成果独具钦州特色并属全国首创,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贡献了“钦州经验”“钦州方案”。
一年来,钦州港片区深化开放发展,依托中马“两国双园”等国际合作平台,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深度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站在新的起点
钦州港片区继续以敢“闯”的精神
敢“拼”的劲头、敢“干”的作风
以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作为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来源:钦州发布、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