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钦州港口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800亿元,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9580列,顺利完成目标任务。
织“线”成“网”
物流体系不断健全
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的关键性工程。
近日,载有35柜泰国椰子的“海丰日照”轮,缓缓停靠在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的深水泊位。6小时后,所有通关手续完成,这批水果被运往在同一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的钦州港东站,再通过冷链班列送达重庆、贵州等地的商超和农贸市场。
进口东南亚水果等时效性强的货物,在钦州港已实现当天抵港、当天通关,其他没有查验的货物也可以依靠该模式实现“船边直提”。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发展下,短短十余年,钦州港已跃升为广西第一大集装箱口岸,以这里为陆海联运门户,向北连通贵州、重庆、兰州乃至西北地区,向南辐射东盟、中东等国家(地区)。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经成为我国西部第一条南北纵向货运大动脉和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路线图”持续巩固拓展,源源不断的东盟国家产品通过钦州港,沿着新通道一路北上,供应到贵州、重庆、四川等地市场,当地的外贸货物又可以沿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全球。从咖啡、榴莲等特色农产品,到木浆、纸张、机电产品等工业制成品,品种越来越丰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内陆省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其中农产品、机电产品、新能源新材料成为带动广西外贸持续增长的主力军。
钦州港海关不断强化监管改革,优化服务,推动智慧口岸建设,货物通关效能显著提升。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累计运输货物86.1万标箱,同比增长13.8%。
补链强链
产业链合作持续加深
2023年12月22日,一列装有五菱汽车配件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国货国运专列从柳州车站出发顺利抵达钦州港,并于3天后运抵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港。
依托这条大通道,不光是柳州的五菱,重庆的长城、小康等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汽车产业链加速布局,与东盟国家间的供应链深度融合。
得益于钦州港便捷的海铁联运模式,2023年经钦州港口岸出口电动载人汽车6112辆、货值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8.8倍、139.1倍,其中重庆企业出口电动载人汽车货值占比64.6%。
越来越多沿线国家优质的农产品、原油、金属矿砂进入广西。与此同时,广西的汽车、螺蛳粉、六堡茶等商品热销海外,广西与东盟国家的产业链合作也持续加深。
近日,载有一批泰国纸浆的货轮从泰国林查班港出发,经过6天海运抵达钦州港口岸。采用提前申报,该批纸浆靠岸后自动触发海关放行指令,载着纸浆的集装箱被快速运至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后方的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后搭乘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发往重庆。
2021年,成功打通的印度尼西亚—钦州港—重庆这条纸浆进口物流线路,物流时间成本压缩了近50%。据钦州港海关统计,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造纸产业链经钦州港口岸进出口总值约67.7亿元,同比增长9.8%。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带动发展下,2017年以来,钦州港吸引了上海华谊化工集团、中国石油集团、浙江恒逸集团、浙江桐昆集团、湖南中伟集团、金光集团、中船集团、国投集团、法国苏伊士、美国普莱克斯、荷兰孚宝等10多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进驻钦州或追加扩大在钦州的产业投资,布局重量级制造基地,将钦州作为开拓西南地区、东盟市场的战略支撑点。
在文莱的大摩拉岛上,坐落着中文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恒逸(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2018年,它被写入中国和文莱两国的联合声明。在“广西—文莱经济走廊”合作推动下,作为恒逸实业(文莱)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也在广西成立全资子公司。
近日,在钦州石化产业园内,广西恒逸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一体化及配套工程项目环己酮土建安装工程正式开工,拉开了恒逸钦州高端绿色化工化纤一体化项目建设的重要节点。不久之后,恒逸文莱项目生产的石化产品将运至钦州港进行深加工,构建“恒逸文莱‘一滴油(炼油)’+恒逸钦州‘两根丝(涤纶—锦纶)’”的上下游化工化纤产业链。
守正创新
改革活力充分释放
2023年8月,海关总署围绕畅通物流、助力开放、培育产业、优化环境四个方面发布15条重点举措,更好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钦州港海关通过开展“直提直装”“批量转关”等改革,实行预约检查、货到即查等便利措施,加快推进通关便利化,畅通进出口物流大动脉。
广西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从事高端化学品生产加工,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供不应求。“今年以来,海关服务关键原料进口通关,联合海事等部门制定‘一货一策’‘一船一策’快速监管方案,提高货物整体通关效率30%以上,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该公司负责人说。
在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批出口印度尼西亚的集装箱缓缓吊入船舱。“这批集装箱从进入卡口到装船,仅用80分钟,较之前压缩了12个小时的中间物流环节。”钦州港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常朋说。
据了解,钦州港海关实施“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通关便利化改革,实现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模式,研究海铁联运批量转关等10余项改革创新措施,加快推动自动取制样设备应用,支持煤炭、原油、大豆等大宗资源类货物快速通关。出口货物“下车就可上船”,进口货物“下船就可上车”,陆运与水运实现了高效衔接。
近年来,钦州港海关先后4次研究制定支持口岸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促进外贸保稳提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措施50余条,推动钦州港大榄坪作业区9号、10号泊位、金鼓江、勒沟、鹰岭等16个码头泊位验收启用,进境水果、肉类、木材指定监管场地通过海关总署验收。目前,钦州港口岸共设有14个海关监管场所,40个对外开放码头泊位,口岸功能齐全。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经钦州港口岸进出口1215.8亿元,同比增长10.2%。
来源:钦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