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构建面向东盟大宗商品交易渠道”的重点创新示范项目,北部湾(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简称北大宗平台)自2022年11月10日创设运营以来,截至今年2月底,已累计交易额727.3亿元,现货交收2084.8万吨,会员企业330家,搭建起了面向东盟的贸易流通服务新通道。

北大宗平台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产业发展为根本宗旨,聚焦钦州临港产业优势资源,以锰系产品为切入点,以供应链金融、期现结合、跨境交易为核心抓手,构建完善进口锰矿—锰硅合金、电解金属锰、硫酸锰、电解二氧化锰—钢材、新能源材料等锰系全产业链供应链综合服务模式,部署上线进口代采、国内集采、商品竞价、产能预售、基差点价等多元化交易模式,集成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跨境资金结算、进出口代理、清关、仓储物流等供应链综合服务,满足产业客户多样化需求,促进实体企业降本、增效、提质。
“我们整体的交易体系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六流合一’的产业数字模型,包括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发票流等,为客户提供在贸易过程中或者流动环节中的一揽子交易解决方案,解决商品流通环节的一些痛点、难点。”北部湾(广西)大宗商品交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培珊介绍。
泰国碎米
自与北大宗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启动泰国碎米、大米、香米贸易流通以来,暹罗泰象贸易有限公司已从最初的每个月1千吨交易量,增长到每个月5千吨—1万吨,这让该公司总经理许兵十分高兴:“客户快速增加,资金链回笼、仓储、物流等整个供应链系统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北大宗平台不仅填补了国内现货交易平台锰系品类行业空白,还有效促进外贸进口量落地广西,服务实体企业降本增效。钦州市“创设运营特色‘双循环’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助推园区产业数字化升级,并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自贸片区经典制度创新案例。
创新为魂,实干敢拼。“我们将深化专项制度创新探索,逐步培育以人民币计价的标杆性交易品种,提升平台跨境交易结算服务效率,构建‘境内仓+海外仓’在内的数智化大宗商品储运交易基础服务体系,更好服务跨境产业链供应链集聚。”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制度创新局协理局长吴华军表示。
记者还了解到,北大宗平台着力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跨境数智化供应链协同生态圈”,为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交易、结算、金融、仓储、物流、 质检、清关等综合服务,致力成为沟通东盟服务全国的“一站式”大宗商品跨境交易桥梁。发展目标为三年内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形成期货现货联动、境内境外互通、线上线下结合、商品资金融通的具备综合品类交易功能、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结算中心和以人民币计价的定价中心。
目前,北大宗平台以钦州港具有优势资源背景的品种为切入点,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格局,已上线涵盖锰矿、电解金属锰、铝锭、铝棒、棕榈油、碎米、煤炭、焦炭等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