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6日,经过为期45天的隔离检疫,从钦州口岸入境的4158头澳洲种牛检疫合格,获准放行,这标志着钦州口岸进口活牛海运新通道正式建成。
2019年12月1日,装载着4163头澳洲种牛的“长顺号”货轮从钦州港码头入境,这是钦州口岸首次进口种牛,也是广西史上数量最大的一批进口种牛。该批种牛包括荷斯坦奶牛、娟珊奶牛、西门塔尔肉牛和安格斯肉牛。种牛进口对改良我国奶牛、肉牛种群遗传性能具有积极意义。
该批进口种牛将用于改良我国本地奶牛、肉牛种群遗传性能。图为娟珊牛。宋瑶/摄
据钦州海关业务监控科科长左天荣介绍,种牛不同于一般货物,疫病传入风险较高,海关对进口种牛从境外产地到境内隔离检疫实施全链条监管。种牛进境前,海关派遣预检兽医赴澳大利亚进行产地预检,入境时进行登轮检疫,卸货后转运监管,并在指定隔离场隔离检疫45天,合格后放行到国内牧场。
据了解,为做好此次种牛进境监管工作,南宁海关多方面统筹协调,由钦州港海关负责进口种牛的登轮检疫和卸牛管理,由钦州海关负责进口种牛运输监督和隔离检疫,由北海海关负责进口种牛相关疫病的实验室检测,全力配合做好首批进口种牛监管服务。
在牛入场前10天,海关检疫人员指导对整个隔离场先后进行3次彻底消毒,并对饲草进行密封熏蒸消毒。此外,海关检疫人员对隔离场人员进行进境动物隔离检疫有关法律法规和防疫知识培训指导,并严格核查进入隔离场工作人员的健康证明等。
根据海关总署的要求,种牛进口必须经过45天的隔离检疫,这对监管提出了高要求。隔离期间,海关部门派员驻场监管,负责检疫监督管理工作,包括实施临床检疫,每日巡场密切注视牛群的健康状况,监督和指导货主对病畜进行用药治疗并做好治疗相关记录等。
隔离期间,海关工作人员驻场监管。宋瑶/摄
经过为期45天的隔离检疫,其中4158头种牛隔离检疫合格,获准放行。1月16日,钦州海关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对4158头种牛进行放行,标志着钦州口岸进口活牛海运新通道正式建成,钦州口岸种牛进境实现常态化,并将为大西南大规模引进国外优质种牛、肉牛提供便利。(记者/宋瑶 通讯员/刘畅)
4158头种牛“出关”后将陆续被运送至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的牧场。宋瑶/摄
来源:广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