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亿元融资背后的金融创新—— 唤醒沉睡的资本

时间:2025-8-20 分享到:

12.2亿元融资背后的金融创新—— 唤醒沉睡的资本

《广西日报》2025年8月15日9版

“‘港航融’平台上线前,库存的货物往往是‘沉睡的资本’;上线后,我们可以质押库存向银行申请仓单融资,盘活企业资金。”8月8日,广西沿边临港供应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港航融”平台是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进出口双向物流融资模式。

2023年9月正式上线以来,“港航融”累计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61家企业放款12.2亿元,其中,中小企业数量占比近70%,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涉外企业融资存在三大堵点

仓单融资是借款人把质押物存储在仓储公司的仓库中,凭借仓储公司开具的仓单,向银行申请授信,银行根据质押货物的价值和其他相关因素,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大宗商品仓单重复质押等事件屡屡发生,仓单质押几乎成了“盲盒”,安全性和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导致企业有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却普遍持谨慎态度,仓单融资逐渐成为涉外企业难以突破的融资瓶颈。

基于此,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组织全区各级外汇及银行系统开展多次专项对接,为涉外企业融资精准把脉,锁定涉外企业融资三大堵点:一是由于轻资产和缺乏抵押物,中小外贸企业难以获得贷款,不得不依赖高成本的第三方资金;二是银行在授信过程中因数据缺失,难以核实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导致授信难度增加;三是物流企业的提单、仓单等货权数据未被有效利用,无法转化为融资信用。

把脉问诊,旨在对症下药。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创新提出将北部湾港物流数据引入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平台,建设跨境金融“港航融”平台,并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组建专班,归集出监管仓储配套、物流数据标准化和银行展业流程等11大类关注重点,逐项攻克难点;积极争取国家外汇管理局支持,于2023年8月1日获批开展试点。2023年9月18日,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北部湾“港航融”场景正式上线。

作为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进出口双向物流融资模式,“港航融”是专门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跨境金融融资平台,以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为聚焦点,以海运物流为核心,以海运运单、提单、仓单为标的,为涉外中小微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服务,助力广西涉外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变供应链资产为金融数据资产

广西沿边临港供应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家深耕大宗商品进出口业务及提供产业供应链服务的涉外企业,动态库存量较大,挤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随着公司业务量不断增加,融资需求也更为迫切。

作为“港航融”试点银行,桂林银行了解到广西沿边临港供应链有限公司资金周转需求后,第一时间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方案,积极与监管企业、仓储企业多方沟通协调,最终成功帮助企业以存放在钦州北港仓库的铝棒作为质押物,办理了100万元仓单融资。截至2025年6月末,桂林银行通过“港航融”提供的融资支持已近2000万元。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通过“港航融”可获取多维度数据,为中小企业精准画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和贷款管理质量,银行更加愿贷、会贷,中小企业也更愿意授权平台收集、整理企业供应链信息。

“这笔仓单融资激活了我们‘沉睡的资本’,拓宽了我们的融资渠道,不仅让我们享受到更优惠的贷款利率、节省了经营成本,还提升了我们资金流转能力。”广西沿边临港供应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受益企业的心声。

持续拓展平台应用深度和广度

一家从事钛矿加工的企业车间内,工人正驾驶叉车将一捆捆包装好的产品搬运出库。企业负责人难掩喜色:“以前我们缺乏抵押物,难以获得银行融资,只能依靠第三方代理进口垫资,年综合融资成本在12%左右;现在通过‘港航融’办理仓单融资业务,年综合融资成本降至6%。”

融资渠道的拓宽和融资成本的降低,正是“港航融”带给企业实实在在的好处。

“以往很多涉外中小微企业由于缺乏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银行提供的信贷支持较少,企业只能转向第三方代理商获取高成本资金。”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相关负责人坦言,“港航融”支持银行创新贸易融资服务和产品,助力涉外中小微企业利用流动货权获得融资,拓宽企业贷款抵质押物范围,银行与港口航运企业形成合力,共同为企业定制服务方案,企业融资成本显著降低。据统计,“港航融”仓单融资可让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35%。

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港航融”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关键节点北部湾港和骨干工程平陆运河的优势,构建专项服务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区域供应链集群,实现“综合金融+智慧物流”对接联动,有效解决涉外企业征信、银行授信、供应链物流三者之间存在的错配问题,为企业提供运费融资、提单融资、仓单融资服务,有效缓解涉外中小微企业和轻资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港航融”平台在全区14个设区市、15家试点银行全部落地,有力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不仅如此,“港航融”还通过大宗商品价格及质押物估值、电子签约等功能,为银行在进行企业贸易真实性审核时,提供海运物流信息、货物信息、仓储监控信息等业务背景核查大数据支持,提升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真实性审核效率,进一步扩容单证类型,丰富防范重复融资、虚假融资核验手段,增强银行融资放款意愿,提升银行金融服务效能,强化金融供给。

记者了解到,“港航融”平台已成功接入金融机构120家,累计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61家企业提供融资195笔。我区将持续拓展“港航融”平台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持续丰富跨境金融服务供给,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效能。

来源 | 广西云-广西日报

版权所有:https://www.qzmktjt.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